班怒带的问题

班怒洋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二叠世(——280Ma)地幔柱岩浆作用是导致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的作用,形成特提斯域


班怒带演化阶段和时限


班怒带的洋盆性质和规模

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

雅江新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

是主特提斯域,为一种多岛弧盆格局,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以及中生代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不存在广阔深邃的特提斯洋

为一个走滑断裂带,盆地为走滑拉分性质


班怒带的俯冲岩浆岩带和双变质岩带

存在洋内俯冲阶段


班戈带火山岩是南向俯冲的岛弧


双向俯冲


主流观点认为班怒洋盆向北俯冲


岩浆岩带不明显


岩浆岩带消失于上地壳构造挤压带(supracrustal assemblges)


聂荣和嘉玉桥变质微陆块在班怒洋演化中的角色

认识不足,提到有下列文献


缝合带闭合模式以及南北两侧蛇绿岩构造属性

前人认为在班怒带中段断续出露的蛇绿岩,是大洋岩石圈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向北俯冲,后相关的蛇绿岩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南逆冲推覆于拉萨地体之上


对于拉萨北部的申扎-纳木错蛇绿岩成因,有两种对立观点:

原地说:原地缝合带遗迹

异地说:北部班怒带向南逆冲推覆到拉萨北缘的产物


对于中西段狮泉河、拉果错,以及东段的丁青和八宿,也有这样的争议


班怒带在高原演化中的地位

对青藏高原的演化和隆升有重要意义

拉萨和羌塘的碰撞造山没有引起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


班怒带对盆地的控制

北侧的羌塘盆地


南侧的措勤和比如盆地


新生代盆地问题